幼儿行为观察技巧
时间:2020-06-1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什么是幼儿行为观察
观察是以视觉为主,融合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被称为思维的知觉。
狭义的幼儿行为观察是指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广义的幼儿行为观察则是指除了直接感知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表现为线索,分析论述被观察对象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幼儿行为观察的原则有哪些
幼儿行为观察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它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了解,从而设计出适宜幼儿学习和成长的课程。
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时,应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① 自然性原则 :在自然观察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引起幼儿的注意 。
② 客观性原则 :对每个幼儿进行非判断性的观察,即对其行为进行描述。
③ 计划性原则 :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④ 隐私性原则:需要严格遵守观察中的伦理道德,尊重幼儿的隐私权。
如何进行幼儿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要清晰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为了观察而观察,没有真正发挥出观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让观察流于形式。在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之前,教师可以先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观察?”明确答案之后,会更好地帮助自己找到方向。
观察目的其实可以围绕三个维度来选择:既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也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供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来确定;还可以灵活把握,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突发的事情等随机生成目标。有了清晰的指向以后,才能在一日活动中找到观察的对象,有效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经验,为课程设计和接下来的教育行为所服务。
观察方法要适宜
除了明确观察目标,教师还需要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观察方法种类较多,由于观察的主题和目的的不同,以及观察的条件不同,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以及取样观察(如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个体取样等)等几种类型。当然,观察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实施观察有技巧
高质量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教师本身的观察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握以下技巧:
会看
① 站准位置:观察时要站在既能看到幼儿,又不易被幼儿察觉有人在刻意观察他的位置。
② 注意眼神方向: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幼儿。
③ 巡视有径:巡视有一定的预设路径,以不干扰和不让幼儿感觉被干扰为准。
④ 看得全面:要注意全面观察幼儿。
会说、会听
在观察时,可以适当与观察对象对话,以获取并验证当下观察得出的有效信息。对话时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包括何时说、怎么说、说什么等,让对话内容更为精准。
会记
记录是观察的进一步延续,也是观察过程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的呈现。幼儿行为观察本身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观察过程伴随记录可以让教师观察更仔细、更有针对性。
温馨提示:在记录时还有几个要点需要关注
a.客观:直接描述幼儿的行为,不作判断;
b.具体:记录幼儿行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c.使用直接引语:记录幼儿的原话,不作增减;
d.使用情态动词:描述幼儿的情绪状态并用词准确。
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只有借助观察实施差异化教学,知道每一位幼儿的优势,并基于这些优势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