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游戏活动的价值】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他们在其间自行操作、摆弄、摸索、尝试,在不断的发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智慧宫。那五颜六色的几何形体让孩子们既摸到了形又欣赏了色,不知不觉比较了大小又区分了高矮;那变幻多端的小小橡皮筋让孩子们感到创造力的神奇;在棋子的对弈中体味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在摆弄、操作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通过扑克游戏、拼摆游戏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能力得以发展;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取胜的信念、规则意识及坚强的意志非智力因素得以锻炼和发展。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细心、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有时互相模仿、互相学习有时共同商量、合作玩耍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益智区常见投放材料】
一、有关数概念的材料
1、计算器、算盘: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可进行单双数数,一五一十地数。
2、立方块与船形排序板:练习点数的数和认读数字,数物匹配,过操作比较,领会长短、多少、大小等含义,强化数的守恒概念。
3、插入式组合板:练习点数,数物匹配和认读数字,练习数的分解组合。
4、阶梯排序板:练习点数,比较多少及认读数字,感知数序。数字组成及分解底片与操作网格、底盘:练习数的分解组合及数的守恒。
5、多面盘、套管及珠珠:练习点数,比较多少,数的分解组合。
6、扑克牌:通过接龙、拉火车、配对比大小等游戏玩法练习认读数字、数的顺序、相邻数。
7、游戏棒:游戏后点数取出了多少根,比较谁多谁少,决出胜负。
以上材料教师可灵活引导幼儿单独或配合使用,练习点数、计数、认读数字,理解以内的基数、序数、相邻数、数序、数的组成等。
二、有关感知等分的材料
1、圆形组合:感知圆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正方形组合:感知正方形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组合:感知三角形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几何形状组合:感知不同形状的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拼摆材料
1、各种形体拼折组合:在拼折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锥体、圆柱体、三角体、椭圆体,进行创造性拼摆,发展想象创造力。
2、图形片拼摆(含七巧板拼摆):在拼摆过程中认识各种形状,构图造形,发展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
3、彩色小方块与多用盘匹配拼摆:发展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
4、彩色皮筋与多用盘匹配拼摆:发展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
5、珠珠、套管与多用盘匹配拼摆:发展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
6、彩色回形针拼摆:发展想象创造力、动手能力。
7、各种图案的拼图:投放一些块数不同、画面不同的拼图,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棋类活动
棋类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常见的有:配对棋、接龙棋、飞行棋、斗兽棋、跳棋、连五子棋、象棋、陆战棋、围棋,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一些棋,如好孩子棋、加减棋等,利用益智区其它材料也可开展棋类活动,如在多用盘上玩大吃小。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策略】
在幼儿园的益智区游戏活动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如下情形:孩子走进益智区,随便摆弄一会儿材料便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频繁更换操作材料。此种情形的发生,或许是因为材料的过易或过难导致的,投放的材料过易,幼儿花费很短的时间玩过之后,就失去了操作的兴趣;也或许是因为投放的材料过难,当幼儿数次尝试跳一跳还是无法完成操作,萌生挫败感容易对操作的材料失去兴趣。总之,当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操作中去,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效果便会大大减弱。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幼儿喜欢上益智区的材料,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呢?这就需要立足儿童、合理投放了,所谓立足儿童,是指充分了解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投放适合他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的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一、提供难度适宜的材料
只有牢牢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提供难以适度的材料,幼儿才能专心进入操作过程,在玩玩中学到一些知识,逐步养成专注探索的品质,同时智力水平得到提升。
二、提供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材料
当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是与他们生活相关时,不仅让幼儿在熟悉的前提下,快速进入到游戏操作中去,而且让幼儿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调动自己以往的经验,体验到“我知道、我了解”的成功的快乐。
三、提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
【益智区游戏活动的组织】
区域活动具有以学习为主;以操作摆弄类学习为主;以强调自主、注重学习过程性模式为主;以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学习活动的特点。在益智区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按老师预设的游戏规则随意地进行游戏操作,或者游戏过程中完全根据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操作,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幼儿过度随意地游戏使得操作材料的不能很好地为幼儿服务,获得智力等方面的提升;幼儿完全根据规则进行游戏,使得幼儿的自主性难以体现,幼儿的被动学习过程严重阻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个性的发展。自然,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具体措施如下:
一、让幼儿充分感知游戏操作材料,自主寻求材料的多样玩法
教师作为引导者,我们无法直接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事情是必须如此的,所以,在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去之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先自己充分感知材料,大胆想象材料的玩法。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引导幼儿去发现更加适合的,能够达成主题要求下的目标的玩法,细节差异可以让幼儿充分自主选择决定游戏材料的玩法。
二、观察幼儿,有效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与教师预设偏差过大的玩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观察幼儿行为的原因,有效介入。
幼儿小结,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在益智区的游戏过程中,当幼儿的行为出现严重偏差时,也可以不进行介入,进行拍照存档,当游戏结束之后,请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游戏结果的偏差,进行自主性小结,共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在大班“城市风景线”的主题下,提供给幼儿城市地图,请幼儿共同设计旅行地图时,负责标记的幼儿对方位不够了解,标记出错时,教师将错误的设计图拍照,邀请全体幼儿按照错误的设计图进行“旅行”游戏,幼儿会发现方位的错误,共同发现错误,进行小结,再纠错的过程中再次巩固获得方位的知识经验。)
【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评价】
仅在一次两次的益智区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们无从得知幼儿的智力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他们是否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对方位、数的概念各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等等。如:在“城市风景线”中,投放地图、测量工具等多种材料,幼儿第一次进行“旅行”路线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合理的情况,游戏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让我们不能完全判断他们是否在设计过程中对方位等能够很好的理解与运用。但幼儿的活动是持续性的,在每一次活动过后进行记录,一个阶段过后,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设计地图时智力方面的认知能力、合作时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时的语言能力能诸多方面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我们的益智区材料投放是否真正有效合理,归根结底在于幼儿在操作材料之后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用心观察、及时记录、阶段性评价。一个阶段的评价,也是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设计立足儿童的有效依据。
总之,在益智区游戏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根据《指南》等对3-6岁儿童的发展阶段目标足够了解,在指南背景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主题合理投放材料;接着,在材料投放之后用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的行为自主性与教师预设相结合;最后,根据多次区域活动的记录,进行阶段性评价,为幼儿的下一阶段活动材料投放提供有效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