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回到儿童视角看集体活动中教育策略的优化
回到儿童视角看集体活动中教育策略的优化
时间:2023-04-2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文|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 李江美

  关注幼儿教师集体活动中教育策略的研究、优化,在一线教育实践中非常盛行。具体表现在:教育相关部门经常组织各类集体教学活动评比,一线教师特别喜爱的培训内容是名优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不可否认,围绕集体教学展开的教育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教育能力,众多名师、教学骨干也在这样的研讨、评比中崭露头角。然而我们要警惕,这种方式是否出现异化,即只是高度关注集体教育中的教育策略层面——教具制作、提问设计、回应分析,但忽视教育策略与幼儿当下真正的困惑、问题、兴趣的关系。如果陷入这种误区,那么无论怎样研究集体教学的教育策略,它可能并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因为教育策略的优化必须基于儿童视角,必须回到教师真正关注幼儿的这个教育原点。缺失了儿童视角的教育无法获得幼儿的真正认同,也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案例分析:活动热闹就是儿童视角吗?

  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一节社会领域的集体活动“我一个人睡”,目的是帮助大班幼儿尝试独自入睡。活动以幼儿是否独自入睡的现场调查开启,此环节帮助教师迅速了解班级孩子独自入睡的现状,并由此引发讨论:为什么你敢独自入睡?为什么你不敢独自入睡?讨论中,大部分幼儿不愿意独自入睡的原因是:怕黑、怕怪兽。接下来,王教师从“我们即将要上小学,长大了,要学会一个人睡”为切入点,尝试借助图画书、道具、图表,让幼儿共同寻找克服怕黑、怕怪兽的办法。然而,一位幼儿的质疑引起了众多幼儿的附和:“爸爸妈妈也长大了啊,他们都不是一个人睡,为什么我长大就要一个人睡?”

  幼儿现场的质疑直接导致教师教育支持的无力。虽然活动中王老师运用了大量的教育策略——调查呈现、小组讨论、实物探索等,虽然活动现场看起来也热热闹闹——使用小夜灯、选择不同的毛绒玩具、倾听各种音乐,但因为幼儿困惑于“长大了为什么要一个人睡”,导致活动结束后,很多幼儿仍然不愿接纳独自入睡。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质的分离,让王教师陷入了苦恼:自己和教研组一起反反复复研讨了教育策略,但活动效果和预想有较大差距。

  这是当下部分集体活动存在的问题:表面热闹、形式丰富,但实质却可能是低效的。这个问题折射出学前教育当下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育策略的优化,表明幼儿园教育从随意走向专业;另一方面,教师、教研组的教育视角还没有从“我”走向“幼儿”,这表明对幼儿教育真正目的的厘清还需要时日。下面以对“我一个人睡”重新建构的方式,说明一线教师可以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进行教育策略的优化。

  活动重塑:怎样落实儿童视角?

  我园的园本课程非常强调教育中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既包括幼儿的兴趣,也包括幼儿的问题。教育必须以幼儿真实的兴趣和问题为起点,在此基础上的教育策略优化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1、回答幼儿困惑:为什么需要一个人睡?

  针对大班幼儿一个人睡的问题,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调查表:我们一天需要睡多久?班级幼儿以此调查表为载体,花了一周时间,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长。调查结果让幼儿很吃惊,他们发现,婴儿、幼儿、成人、老人的睡眠时长有很大差异。“爸爸妈妈睡7小时左右。”“我小时候要睡16小时呀。”“我现在比爸爸妈妈要多睡5个小时。”幼儿在真实的调查、比较、计算过程中发现,如果要爸爸妈妈陪伴入睡,爸爸妈妈或者睡不着,或者早上4点就要起床。他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我需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睡,是因为我们的睡眠时长不一样。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睡,是因为我们晚上还需要他们的照顾,而现在不用了,就应该试着自己睡。

  2、推动幼儿了解:一个人睡有什么好处?

  当幼儿初步接纳长大和爸爸妈妈分开睡的事实后,我们和幼儿一起简单了解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人体、对植物的不同作用,然后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检测二氧化碳的小仪器。只要对着仪器呵气,仪器内的二氧化碳数据立即会暴涨,甚至出现红色警示。我们将仪器借给班级的幼儿回家使用,请幼儿将使用结果带回幼儿园分享。幼儿在互相比较数值后发现,孩子和父母一个房间睡的大部分家庭,早上起来,二氧化碳的数据会变得比较高。而自己在一个房间睡的幼儿,早上起床,房间二氧化碳的数据变化不大。当幼儿明白二氧化碳值只有在一定区域才对人体健康有利时,这个实验就能让幼儿自然领悟:原来,自己一个人睡一间房,对身体健康有利。

  3、顺应幼儿需要:怎样可以不怕一个人睡?

  此时,一个人睡才真正开始被幼儿认同,幼儿也从“你们大人要求我做”慢慢转向“我想试试一个人睡”。于是“怎样才能不害怕一个人睡”便成了幼儿自己讨论的话题,此时我们的聚焦支持开始出现。

  幼儿中的先行者。邀请班级中已经能够一个人睡的幼儿分享成功经验与方法,鼓励他们成为班级的“独自入睡大师”,随时随地解答准备一个人睡的幼儿的各种困惑和焦虑。我们发现,这种让幼儿随时倾诉害怕心理,又随时有人解答他的各种害怕问题的方式,能有效降低幼儿的焦虑情绪。而且解答者还是他们的伙伴,这能促使其他幼儿尝试独自入睡。“同龄儿童直接的相似感和亲密感能激发他们彼此之间模仿的愿望。”[1]

  随机小妙招。在语言区投放图画书《第一次自己睡觉》《我可以自己睡觉》《床底下的怪兽》等,让幼儿在欣赏、阅读中,发现害怕一个人睡、害怕黑暗其实很正常,不用难为情。班级设置“今天午睡陪伴物”活动,幼儿带来各种陪伴入眠的心爱之物在午睡时体验,在午睡后分享感受。幼儿逐渐积累起愉快的入眠体验,这些经验能够迁移到家庭之中。

  集体活动。在幼儿有了较多关于一个人睡的相关经验后,集体活动“不怕黑办法多”顺势展开。活动中幼儿交流困惑、倾诉困难、寻找办法、汇总经验。幼儿分享自己从同伴、图画书中,以及自己尝试后获得的各种方法。活动的最后,还没有一个人睡的幼儿都各自选择了自己觉得有效的、能帮助自己一个人睡的方式,带回家尝试。在这个集体教学中,当然运用了很多教育策略:幼儿分组研讨、教师分享自己克服怕黑的办法、幼儿绘制各种帮助自己不怕黑的办法等等。

  后续支持。将集体活动的结束视为新的开始,第二天,及时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尝试的方法的有效性,互相分享、交流。于是,独自入睡变成了一项有趣的同伴行动。我们还对家庭进行有效支持,将幼儿关于一个人睡的点滴讨论及时和家长分享,让他们感受幼儿的努力。同时提示家长,在此阶段需要用适合的方法传递给孩子“分开睡了,爸爸妈妈一样爱你”的坚定信念,比如早上可以和孩子沟通:“昨天晚上妈妈11点钟到你房间看你了,你睡得可香了,妈妈亲了亲你,你都没有醒。”可以设置一个“家人团圆夜”,选定一天为孩子和父母共同入睡的日子,打开房门,家人在聊天中自然入眠。

  教育思考:回到儿童视角

  纵观改变后的系列活动“我一个人睡”,集体活动起到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教育策略优化也仍然是集体活动高效的保证。30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里,教师运用了实物尝试策略,幼儿真实体验、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图表梳理策略,幼儿零碎的方法得到清晰的梳理;亲密人答疑策略:请爸爸妈妈视频对话,解答幼儿对一个人睡的不同困扰。但这些教育策略优化能起到有效作用,是因为其建立在教育的三个根本之上。

  其一,优化教育策略的目的是支持幼儿成长。

  教育者优化教育策略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在优化教育策略时,我们始终要记得教育真正的目的是支持幼儿成长。如果错误认为教育中只要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只要让幼儿参与讨论,只要懂得运用图示、图表、课件,就是优化教育策略,那么即使教学现场很热闹,它对幼儿的成长也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始终从“教育中幼儿在哪里”“幼儿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视角出发,只有坚持教育策略的选择、运用必须以“是否吻合幼儿需要”“是否能推动幼儿成长”为依据,对教育策略的追求才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

  其二,优化教育策略必须围绕幼儿的真问题。

  教育策略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不能片面以教育策略是否多样、新奇来衡量其教育作用。教育策略只要是从幼儿的真实问题出发去选择和优化,就一定是适宜的教育策略。以幼儿一个人睡为例,教育者如果只是停留在表层的问题、自己想象的问题——幼儿怕黑不愿意一个人睡,而看不到幼儿的真实困惑,那么任何教育策略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只有在教育者发现幼儿当下的真实困惑是“为什么我长大了就要一个人睡”时,一系列的教育策略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其三,优化教育策略并不只在集体活动现场。

  幼儿期整体学习的特点决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必须关注幼儿生活的完整生态圈。改变后的活动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教育者敏锐地察觉到影响幼儿一个人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甚至有些幼儿根本就不害怕一个人睡。因此,支持幼儿一个人睡就必须整体考虑园内外资源、同伴的力量、家庭的支持。基于这样的思考,教育策略的优化会从幼儿到班级到幼儿园到家庭。最终我们发现,这不但成功破解了幼儿一个人睡的困难,而且在这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下,幼儿发展了探究、交往、分享、尝试等不同能力。

  [1] [美]劳拉.E.北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第五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56.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年第11期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