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之前的孩子,感觉统合才是正道,任何的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与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本。
根据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本体感觉失调、前庭感觉失调、触觉系统失调。下面结合相关资料,给大家整理三种主要的身体感觉以及如果失调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本体感受往上传至脊髓、脑干及小脑,部分传至大脑半球。大部分本体感受输入在大脑产生感觉的区域加以处理平衡感是人类后天形成的,平衡能力主要来自骨架和中枢神经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规管,组成辨识神经体系,以调节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能力。
本体感觉失调表现多为喜欢他人用力推、挤、压。手脚喜欢用力挥动或用力做某些动作。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喜踮脚走。
本体感觉失调又分为左右脑平衡失调和动作协调不良,左右脑平衡失调表现为发音不准,方向感差,闭上眼睛容易摔倒,过分怕黑等;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测距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滚翻、骑车、跳绳拍球等。
【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极为敏感,位置与动作有任何改变,均对大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始于胎儿的极早期,前庭核在怀孕后第九周就已出现,在第十周或第十一周,便开始发挥功能。在子宫中到第五个月,前庭系统已发展的很好,母亲在整个怀孕期间,均以她身体的运动来刺激胎儿的前庭系统。前庭感觉大部分在前庭核(脑干前面)和小脑中处理,然后由这两处下传脊髓,进入脑干,在脑干中担任重要的统合角色。
前庭感觉是以前庭神经核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前庭感觉是人类 先天形成的,前庭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前庭平衡觉、口腔触觉。前庭觉的丰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信息,并作过滤及辨别再传给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成长以后的视觉、听觉性质学习。
前庭感觉失调表现多为喜欢自转,而且转很久不觉头晕。喜欢看、玩转动的东西。经常喜欢爬高,边走边跳。平衡差,走路东倒西歪,经常碰撞东西。颈部挺直时间较同龄儿童短,常垂头。前庭感觉失调又分为前庭平衡失调和前庭网膜失调,前庭平衡失调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前庭网膜失调表现多为视觉不平顺,喜欢斜眼看东西;注视、追视能力弱,数数时常要用手指指着数才能完成。原地打圈很久不觉头晕。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等。
【触觉系统】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触觉系统是最早的感觉系统,触觉感是先天形成的,在人类的胚胎期就已经开始形成触觉系统。主要作用是保护人体冷,热,痛,痒的正确反应,辨别触摸到的物体的软硬,感受压力的大小。
触觉系统失调分为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触摸生殖器;不喜欢被人抱,有时甚至拒绝他人的触摸、拖手;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拒绝理发、洗发、洗脸;不喜欢穿鞋,喜欢打赤脚;偏食,暴饮暴食,逃避咀嚼;对某种感觉特喜欢;如:玩沙,刮东西;拒绝使用某质地的用材,如:胶泥、浆糊等;喜欢或特喜欢特定质料的衣服。触觉过分迟钝表现为痛觉迟钝,以致意外碰伤流血而不易察觉;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不佳;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
感觉统合能力非常重要,但感觉统合能力却不是一生下就有的,而是孩子出生之后(甚至在胎儿期就开始)通过后天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前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将制约后一阶段的发展,到两岁时,完成感觉统合的第一个回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个0-2岁孩子的感知运动发展阶段。一开始是发展口,通过吸吮妈妈的乳头以及哭闹,口腔和声带肌肉获得训练,嘴唇和舌头以及整个口腔的触觉得到发展;然后通过吃手,吃手发展了手的触觉,然后手又去触摸一切碰到的东西,进一步发展了手的触觉;同时,在口腔和吞咽的练习,促进了脖子肌肉的发展,使得在两个月左右可以抬头;而头的运动促进了手臂力量和灵活性,使得翻身成为可能;在手的运动以及翻身的过程中,出现腹爬,脊柱和脚得到了训练,使得坐成为可能;能坐之后,进一步腹爬,一开始手脚无法交替进行,慢慢地可以交替进行,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手脚的力量和协调性获得发展,出现手膝爬,不再依靠腹而是两个手撑和膝盖;通过四处爬来爬去之后,进一步使四肢和躯体以及头部获得了协调,幼儿开始进一步对抗地心引力,试着扶物站立,并试着行走;在又爬双站的训练中,头、脊柱以及四肢获得了进一步协调,并强化了肌肉,使得完全直立行走成为可能;站立起来后,刷新了爬行时的视野,学步期的幼童更是充满了探索的渴望,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使用双脚双手,至两岁时,幼童便可获得了初步的但已是完整的感觉统合能力。
一个在0-2岁这一阶段发展良好的孩子,能够很专注地动手操作某一个玩具,能够与父母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能够与大一点的小孩进行互动,能够自已吃饭、喝水,自已上下楼梯,可以徒步慢慢走上一两公里,凡事有兴趣,安全感强,自主感强。但是很多孩子在0-2岁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将导致到一个所谓的两岁执拗期,当幼童两岁开始有自主意识时,发现很多做不了,或不让做,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这将导致愤怒固执,这个执拗期是两岁之前发展不够的产物,而这种执拗是孩子本能地去弥补前一阶段发展的不足,如果父母顺应孩子这种执拗,那么孩子可以补上前一阶段发展留下的不足,而如果因执拗父母更加限制孩子,那么孩子的这种挫败感将固着下来,在三岁时会在身体、情绪和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来。
感觉统合之所以会失调,主要的原因在于感觉统合的训练不足。过早断奶、不让吃手,这使得口腔触觉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怕孩子脏,不让玩水玩沙,穿太多衣服,这会阻碍触觉过于敏感;不让孩子走动,一摔倒马上扶起来,较少让孩子在儿童运动器材上自由玩耍,孩子没有追闹的机会,这样会使孩子前庭平衡能力得不到发呢;三岁了还在给孩子喂饭,替孩子穿衣服、洗脸、洗脚、洗澡,较少动手的机会,这将使孩子的本体感得不到发展。而上了幼儿园,过多的时间是坐在一起进行抽象的文化课学习,户外活动被不断压缩,中午又被关在卧室里睡太长的觉,这使得孩子普遍运动不足。到了小学运动时间更被压缩,这其实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像足球这样群体性的竞技运动搞不起来了,因为太多的孩子感统能力不强,太多的活动挤压了运动时间,使得孩子们用在踢足球的时间上太小了,没有从小开始的大规模的运动文化,足球是发展不起来的。
既然感觉统合能力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让儿童获得良好的统觉统合能力呢。根据三年来的实践,以下的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不要怕孩子脏,“越脏越好”!孩子要玩沙、玩泥巴、玩水、打滚,一定要让他们尽情地玩,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玩,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准备耐穿耐脏的衣服,同时准备多交点水费和电费。
第二,和孩子打闹,玩身体接触的游戏。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之间进行尽情的打闹,有时间还要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玩,让他们在你身上爬,让他们骑在你身上,把他们举过头顶,我们要放下成人的伪装,化身为小孩,与他们一起玩耍。
第三,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已做。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洗澡等这些事情,一定让他们自已做,我们不能代劳。
第四,少穿点衣服,不要怕冻着,不要怕饿着,不要怕感冒发烧。大人基于自已的感觉,给孩子都穿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老年人自已怕冷,就以为小孩子也怕冷。少穿一点衣服,孩子才能活动开;正常情况下,孩子运动量很大,根本不会冷,也不会不吃饭;孩子感冒发烧,这一种正常的身体保护机制,是提升其身体免疫力的机会,不是坏事,不需要用抗生素,也不需要打点滴,多休息多喝水,过两天就好了。
第五,不要低估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到游乐场所,让孩子尽情地攀爬,允许孩子做有挑战的一些动作。给他们提供剪刀,让孩子们尽情地剪,给他们提供刀,让他们尽情地切,我们在旁边看着就行,他们自已会小心,不需要我们唠叨。
第六,不要滥用孩子的记忆力,不过向孩子灌输太多道理。不要让孩子背诵任何你眼中的所谓”经典“,抽象的道理就伤害儿童的感知能力。
第七,让孩子进入宽松的注重运动的托幼机构。7岁之前的孩子,感觉统合才是正道,任何的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与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本。让孩子排排坐听老师讲课,为了向孩子灌输一点理解不了的道理,就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自由,这是完全的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