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你对着孩子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最简练精干的语句,让孩子打从心里记住并接受,从而他才会愿意去做。
父母常说这3句话,对孩子的成长帮助特别大!一句抵十句~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本来是一个美德,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做正确的示范,孩子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
有一次,我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因为刚刚把菜放进锅内翻炒,实在抽不开身,我就对着坐在客厅看电视的儿子喊道:“儿子,帮妈妈把手机拿过来好不好?妈妈在炒菜呢。”
儿子倒好,直接回答我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忙着呢。”当时我生气之余,也意识到孩子似乎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在他眼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像有点事不关己、推卸责任的意思。
做完饭后,我坐到儿子身边,说道:“儿子,刚才妈妈叫你帮我拿手机,是因为我已经把菜放进锅里了,如果出来自己拿的话,菜很可能会糊掉,这样就要重新炒一遍了。虽然拿手机这件事是我自己的事,但刚才我做不了啊,所以才需要你的帮助。妈妈想让你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而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请别人帮忙,不要自己硬撑着,好吗?”
儿子听完我的话,抱着我说道:“恩,妈妈,我明白了,以后妈妈不方便做的事,我就帮妈妈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先对别人好,并且不奢望回报
一天,儿子哭着回到家,一句话没说就钻进了自己房间。我担心孩子出事,赶紧跟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轻轻推开门,就看到孩子趴在床上哭。我小声问道:“儿子,你愿意把你的伤心分给我一点吗?”儿子听见是我的声音,爬起来就钻进了我的怀抱,抽泣着说道:“妈妈,我好难过啊,我对他那么好,他却不爱跟我玩,总跟其他同学玩。”
我试着问道:“他是你的好朋友吗?”
儿子委屈的回答道:“是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平时我什么事都会和他分享,但最近他对我总是爱答不理,我觉得我们的友谊要走到尽头了。”
我赶紧安慰儿子道:“是不是最近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了呢?你有找他好好聊聊吗?”
儿子摇摇头。我继续说道:“儿子啊,别总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这样的话,你对他好,是因为你喜欢他啊,对喜欢的人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就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从来不会奢望回报。而且,在你对他好的过程中,你自己不也得到了快乐吗?但有一点要记住,对别人好不是讨好,还需要保留自尊,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
儿子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似的,狠狠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时,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妈妈,我照你说的,找他好好聊了聊,原来是个误会,他还以为我跟小胖玩的好了,他是吃醋了哈哈。”
看着儿子幸福的样子,真希望他能一直这样下去~
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学习成绩不仅是父母关心的问题,也是孩子们自己十分在意的东西。因为毕竟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需要一个结果来为自己的过程买单。
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可能都做不到最好!就像很多很努力的孩子在考试后,看着不尽人意的分数,通常会呐喊道:“为什么?我已经那么努力了,成绩却还不如那些整天只知道玩的同学?”这样的孩子,其实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
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而不只有单纯的努力就可以,有时候机遇、人脉、时间都很重要。付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你多背几个单词,多记几首诗,多做几道数学题,你就多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可能不会在你这次考试中用到,但它确确实实已经存在于你的知识体系中,早晚用得到。
告诉孩子,现在的努力,是在为将来的成功做铺垫。不要以为努力没有用就放弃,不努力,一定没有成功的资本。
当然,父母说再多,如果自己不能给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那教育还是无效的。总之,做父母的说一万句“好好学习”,不如每天晚上自己看会儿书;做父母的说一万次“要有礼貌”,不如自己身体力行的在生活中将这些原则贯彻到每一件小事上。言传+身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