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这几天热闹极了。
皮皮妈妈说,孩子一个劲的问怎么还不开学?
大概是太想念小朋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快就有宝妈在下面议论:
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家孩子“谈园色变”,
这可怎么办呢?
科学术语中有个词叫“适应期”,
指人类在接触或置入某个新环境的情况下,
调整自己的状态直至适应环境所经历的时期。
开学伊始就是孩子上幼儿园的适应期,
这段时间里,分离焦虑在所难免,
宝妈做好这“十不要”,
孩子将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幼儿园!
1、送不下,接回家
“老师,我先带他回去,
或许明天他就不哭了......”
孩子一哭,宝妈便心软了。
“哭”就会成为孩子不上幼儿园的利器,
再送就更困难了。
其实,原则性的东西讲清楚了,
剩下的还要靠宝妈“狠得下心”
最开始,可以让孩子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
家长自己再多与老师沟通,
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便适应了。
2、上两天休一天
“宝宝,你今天好好上幼儿园,
明天我们就休息好不好?”
这样,孩子上两天幼儿园,在家休息一天,
久而久之,孩子非但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还会形成一种“上二休一”的习惯。
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连续入园。
宝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忆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憧憬周末的轻松时刻,
让孩子有个“盼头”。
3、孩子哭家长也哭
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哭,
妈妈在一边抹眼泪一边安慰孩子,
这时候,你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要严重。
孩子初入园,哭闹是人之常情,
在老师的陪伴下总会适应,
请家长放宽心,千万不要陪着孩子抹眼泪。
4、欺骗孩子自己溜走
小时候妈妈送我上幼儿园对我说,
“你先去那边跟小朋友玩儿,妈妈在门口等你”
等我玩够了发现她早就回家了......
想哭怕老师凶,又害怕妈妈不要我了,
那种心慌现在似乎还能感觉得到。
比起自己偷偷溜走,
我们更倾向于与孩子有效的沟通。
你可以告诉孩子尽早来接他,
也可以与孩子做别的约定,
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焦虑中转移开来。
5、威胁孩子
班里同同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
“再不听话放学我不来接你了!”
同同虽然当时“就范”,
但第二天还是不愿意来园。
作为老师,我们不倡导“威胁”孩子,
我们建议平时多与孩子一起讲讲幼儿园的趣事,
读读关于幼儿园的绘本,
让孩子有一个放松的心境。
6、教室外面偷偷看
刚开学的那几天,一抬头,时常被吓一跳,
有些宝妈不放心自己的孩子,
偷偷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呢!
一旦让孩子发现,
孩子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再走可就难了......
孩子既然进了教室,
家长就可以放心的离开了,
老师必定会以专业的方法,
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7、百依百顺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
但是爱孩子≠言听计从,
宠孩子≠百依百顺。
凡事与孩子商量着来,
既要讲求民主,也要不失原则。
8、回家后零食补偿
“宝贝,你上幼儿园辛苦了,多吃点儿”
这是老一辈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
孩子逐渐克服分离焦虑确实不容易,
但是万不可对孩子盲目补偿。
补身体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营养均衡,
适度的搭配水果、蔬菜,
比零食真是好太多了!
9、不恰当的询问孩子的在园情况
“孩子,老师打你了吗?”
“同学欺负你了吗?”
负面暗示的结果是孩子对幼儿园更加抗拒。
“今天在幼儿园有哪些开心的事儿啊?”
“老师说我们家宝贝又进步了,妈妈真替你高兴”
正面的激励引导才会培养出阳光向上的孩子。
10、偏听偏信
“妈妈,老师批评我了!”
一听到孩子说这句话,当妈的都会紧张心疼,
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词不达意往往引发各种误会。
首先,我们一定要冷静,
有疑问,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询问,
了解整个事情的始末原委,
万不可一冲动找老师理论争辩,
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