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家长的心理,做好家长工作
时间:2018-12-10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健康、积极的家园关系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园所的健康发展。园长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建立自身良好的社会信誉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开通有效的沟通渠道,赢得家长的支持。做好家长工作,是新时期每个幼儿园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希望所在。
一、新时代下家长的心理特点
1.家长过高的期望值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人才竞争越来越严峻,整个家庭都在为孩子提前而又盲目地规划未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加自然地转移为对幼儿园要求的提高。
2.家长心理类别归类
把家长分成几种类型,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相应的沟通及指导方式。
(1)以自我为中心型
这类家长自我意识很强,事事以自己和孩子为中心,观点容易偏激,不管发生什么总是认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2)过度关注型
这类家长多数生育年龄较大,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关注,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尤其关心,对教师的要求具体细微,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忽视。
(3)望子成龙型
这类家长期望孩子成才心切,过早地为孩子规划了人生目标,在让孩子参加社会各种才艺班的同时,总希望幼儿园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认知学习内容,却常常忽视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
(4)自我放任型
有这样一类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应该顺其自然、完全自由地成长。
(5)隔代爱护型
一些年轻的父母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爷爷奶奶承担着养育的重任,却不知孩子到了老人手里,大多数受到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
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渴望,使得家里难免有所失衡,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疏导。因此,园长必须了解家长的这些心理特点,才能耐心地倾听家长的心声,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们。教师积极和家长沟通的同时,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在家长的需求与幼儿的教育中寻求结合点。
二、家长工作的策略
1.园长和教师统一观念
幼儿园要努力宣传本园的课程、幼儿发展目标、教学特色等,提供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共育手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能够正确地引导自已的孩子。
2.参与活动——理解互动
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主要是在家长、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家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采取家长委员会(共商班级里的事情;反映家长建议;协助幼儿园办理大型活动)、教学开放(公开课)、爱心朋友(聘请热心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亲子活动(组织亲子运动会、家庭才艺表演、家庭郊游)和共同作业(与孩子共同完成资料收集)等形式,让家长参与互动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办园理念。
3.平等交流、建立情感
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家长沟通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家长工作的效果。可以采用约谈、家访、电话联系和文字传递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真诚的情感,使家长愿意与幼儿园配合。
4.优化服务、赢得信任
园长应从思想上接受“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悉心体会,从行动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努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
5.强化监督、不断优化
幼儿园要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了解家长和社会对本园的评价,并保持各种反馈渠道的通畅,以便广泛吸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6.运用科技、提升时效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再局限于家访、联系本、家长会等传统方式,网络成为了家园沟通的新载体。可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处在主导地位,园长必须掌握必要的技巧,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育儿观,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彼此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