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做哪些准备?
时间:2019-05-20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幼小衔接”,估计是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了,甚至一些幼儿园中班、小班孩子的家长,也已经提前进入状态,那么,在“幼小衔接”中,作为家庭,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再过几个月,大班的孩子就要从幼儿园毕业,跨入小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父母在欣喜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困惑:孩子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没有学过识字和汉语拼音,到了小学,能跟上大家的步伐吗?幼儿园每个班级有一位专门的保育老师照料孩子们的生活,到了小学,老师会帮助孩子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吗……父母有困惑,孩子们也有担忧:我的好朋友要上另一所学校,我没有朋友了,怎么办……
父母的困惑和孩子的担忧都是正常的,因为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的教育机构,孩子的角色、任务也不相同,遇到挑战不可避免。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要在一系列的变化中适应,就要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教育,就是要了解孩子入学困难的原因,化解难点,帮助孩子们做好科学、充分的入学准备,助推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
关于幼小衔接,家庭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要创设利于学习的环境,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以摆放游戏和学习用品,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与游戏的用品要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变换。井然有序的物品摆放和独处的空间,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上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准备一个时钟,让孩子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活动内容的习惯。
第二,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会使孩子心情愉快,从而形成情趣高涨、精力旺盛的良好学习状态。
第三,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与入学要求靠近,每天早睡早起,有固定的学习与游戏时间。
第四,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盒、水杯等。
第五,激发其对成长的自豪,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共同讨论有趣的事物与现象,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萌发对入学的兴趣。家长本身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诸如“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了小学有你受的”“等到小学给你上紧箍咒”等话语,以免孩子因为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父母不能光以上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还要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任何良好的行为与习惯,都需要他人的认可。儿童一旦执行了某项行为,成人要及时强化,使儿童获得积极的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如果儿童的行为未受到奖励表扬,习惯的行为就可能消退;如果受到斥责,这种负反馈信息就减少或抑制了儿童作出执行行为的反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记住上学路线、自己如厕、收拾整理书包、扫地抹桌、向合适的人寻求帮助、结交同龄朋友、准备课间小游戏等,要采用精神表扬法与物质鼓励法,强化孩子有关的行为与习惯。多表扬孩子,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产生“我能干,虽然这次做得不好,但下次一定会比这一次做得好”的积极态度;反之,家长如果一味地揭孩子的短处,孩子就会误认为“我怎么这么笨,确实太笨了,连这点事都做不好,我到了小学一定比不过其他小朋友,我真害怕小学呀”。所以,成人尤其是父母不要吝啬表扬,要寻找机会建立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这里有五个“不”提醒送给大家。
“不焦虑” 入学存在适应期
“不盲目” 做好情感与能力准备胜过知识准备
“不威胁” 来自儿童内在的动力优于外在的压力
“不包办” 让孩子承担学习的责任
“不气馁” 暂时的落后是为了更快地进步
总之,这个阶段中爸爸妈妈要更多关注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他们今后的主动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改善孩子的入学准备,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园教育一致。通向小学的路虽然不平坦,但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教育的规律,共同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孩子将会幸福而快乐地奔向学习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