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投诉老师告诉你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时间:2019-08-0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仅靠幼儿园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幼儿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全面地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两者之间相互配合,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一致性、协作性、连贯性和互补性。
然而,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家长与幼儿园“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
如何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以便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恰到好处的沟通尤为重要。
个性有别交流无痕
3-6岁的幼儿有着多种多样的性格,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孩子在班级中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开展家长工作的难易程度。
一般而言,孩子发展全面、进步快、能力强,家长满意程度高,家长工作自然好做;相反,就会有很多难题出现。
那么,班级中一般会有哪些类型的孩子呢?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又应如何开展家长工作呢?
1.好学懂事型
这类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有较好的个人素养,知书达理,以身作则,其孩子易于教育,孩子进步自然快,家长满意度就高。这类孩子的家长工作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2.聪明淘气型
这种孩子学习上不费劲,一学就会,但规则意识弱,经常犯错误。由于以优补缺,孩子很自信,对老师很亲近,这类孩子的家长工作也比较好做。
3.好动自由型
这类宝贝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自由、散漫,规则意识差,易被老师批评,不喜欢老师,自然家长也不会喜欢老师,家长工作效果不佳。
4.默默无闻型
这类孩子能力会相对弱一些,在班级中表现得不爱交往,少言寡语,存在感弱,容易被忽视,孩子在班中这种境况,家长工作也就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要真心关爱每个孩子,对每一名幼儿的日常表现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与儿童的家长沟通交流。
沟之有谋通之有略
我们都知道,家长对教师是否信任,很多时候往往只来自一两次谈话和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1.听需求,巧切入
作为教师,首先要敏锐感知家长的情绪,对不同家长的需求心中有数。爷爷奶奶更关心孩子的生活、饮食;爸爸妈妈更关注孩子的学习、交往;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内向的幼儿家长更关注孩子的交往。
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小班孩子的家长主要关心生活琐事、在园情绪等。中班既有家长延续小班的吃喝拉撒,又会根据幼儿成长增加一些新问题。到了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就会更多些,如学习习惯、掌握程度等。
教师要想走进家长的内心,对幼儿就要努力做到生活中关注细节、游戏中关注成长、点滴中关注变化。
对家长做到急家长所急、忧家长所忧。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主动出击,按需供给,话入心坎。进而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2.多报喜,巧报忧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要巧妙地使用语言、把握沟通的时序。
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做积极沟通的表率者,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向家长讲述幼儿在园里的生活趣事,并用具体的夸奖词语进行总结,最后加上老师的感受作为升华,为后面的“告状”做好转折性的铺垫。
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喜爱和关注,知道孩子在教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有爱的好印象时,从情感上就很容易沟通了。
3.善倾听,诚接受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应该只是“教师说,家长听”,而是要给家长足够的时间来表达和提问。教师态度谦虚诚恳,专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
同时,家长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疑虑,也能在另一个方面补充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便于教师实施更优的教育方案。
4.常换位,乐出招
孩子在园难免会出现意外状况,大到磕碰伤,小到湿衣服、尿裤子,这时要及早主动与家长沟通。
家长出现情绪的波动时,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多理解家长,真诚地为家长支招。并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如何提供帮助,寻找让家长能够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5.重细节,勤交流
每天来园、离园的两个窗口环节,通过和家长简短的语言沟通或是肢体语言的互动都使我们了解不同的家长。
我们应该以敏感的洞察力捕捉家长的表情变化、情绪表现,以此推测家长的实时需求,做到积极主动、有目的、有实效地交流。
春风化雨魅力传情
1.注重语言的传递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能够映射出一个人的综合修养。我们与家长交谈时,眼神、面部表情会传递话语的温度与真诚。
要从细节做起,展示教师的素养,拉近家园的关系。善用婉和的语气,常用真诚的语态,会用亲切的语调,巧用平稳的语势。做到说话有主线、阐述有观点、提升有理念。
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使家长听得明,易接纳,受启发。
2.提出有效的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不足,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如何展现我们的“专”,那就需要在家长出现教育误区时,能够勇敢地指出家长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或观点。
通过提前剖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促进孩子发展的角度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向家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3.给予赞赏和鼓励
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赞美和表扬的心理需要,赞美不仅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对方变得积极起来。
所以教师要善用赞美的语言,赞扬孩子、赞扬家长。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家长表述的内容。提炼语言中传递出的积极能量,给予家长及时的赞扬。
总之,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必须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沟通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
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如:家长谈到孩子在家里的良好表现时,我们要及时或适时地给予孩子赞赏,给予家长良好教育方式的肯定,家长就会更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
4.投入真情和感动
幼儿教师每天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晨午检的医生,时而是变废为宝的艺术家,时而是边弹边唱的歌唱家,或者处理幼儿“纠纷”的警察,和家长谈心的心理医生等等。
老师们默默地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家长不一定能感受到。对于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结合幼儿回家只言片语的描述,家长会有许多的疑虑,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
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关注、培养幼儿,用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动家长,给家长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