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汉字感兴趣,如何巧妙引导
时间:2019-08-14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种重要转折,每年的这个“幼升小”之际,总有疑问、紧张的情绪在幼儿园大班家长群体中发酵。
转眼间,今年女儿欣欣也马上就要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了,虽然自己已经提前为孩子积蓄了许多的经验,可心中却仍然有些担忧。
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的担忧真的是多余的,守护孩子的“自然起跑线”才是关键。
最近欣欣莫名开始对汉字感兴趣。有时会拿着绘本让我指读给她听,如果读得快还会让我再读一次;有时走在路上看到有一些广告也会问我那是什么字;有时在我后背上写写画画,让我猜她写的是什么;有时还会在纸上画一些符号,说是要给姥姥写信……
我知道这是她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了,所以是知无不言,极力配合。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起床后,欣欣拿出了她的宝贝——彩泥,开始搓搓揉揉,不一会便拿着一个做好的成品说:“妈妈,看我做了什么?”
我问:“是什么呀?”
欣欣说:“我做了一个字。看,是‘口’。”
我又问:“什么‘口’啊?”
欣欣说:“嘴巴就是‘口’。” 我以为她开玩笑,结果回头一看
真的是个“口”字, 便问:“这个‘口’字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欣欣说:“我先搓了一根长条就是笔画‘竖(丨)’, 又搓了一根长点的条从中间一弯便是‘横折’,最后又搓了一根稍微短一点的条是笔画‘横(—)’,放在下面就变成了一个‘口’字。”
我说:“宝贝真棒!用彩泥也能做出字来,如果你在做的时候连着的笔画能真正地连起来,妈妈觉得会更不错。你试试看,如果把笔画连起来能做成什么样呢?”
欣欣想了想说:“妈妈你等一下。”
转身便走了。然而直到晚上睡觉,她都没有再做出作品来,我以为 她只是一时兴起,就没当回事。
可是第二天下午时,她却端着一张纸走到我面前说:“妈妈,看我做的土、不、马字。”
我说:“这就是你摆弄了两天的结果?” 欣欣点点头说:“我本来一会儿就把字做好了,可是彩泥太粘了,第一次的时候粘在桌子上一拿就不是我原来的字了,我就又重做。第二次的时候我把字放在了纸上, 可是字没有粘在纸上,而是它们粘在了一起,分不开了, 我就又揉了重做。后来我试了好几次才放在这张硬纸板上, 又放在太阳下晒了晒,晒干了才能像这样拿起来给你看的。”
我说:“我的宝贝都学会动脑筋解决问题了,虽然可以看出有些笔顺和笔画连接时还有问题,但是能够尝试妈妈的建议,看来真是长大了。”
欣欣高兴地说:“妈妈,那我再做个什么字吧?” 我说:“那你想想你还认识哪些字呢?试着把它们也做出来吧。”
欣欣点点头说:“好吧。”
接着她又做出了“田、中、厂、广、工、人、大、头……”
我问她:“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字呢?”
欣欣说:“我先做了‘口’,里面加上一横一竖就是‘田’;‘口’做得扁一些,加一竖就是‘中’啊。”
“做了横和撇,合起来就是‘厂’,加点就是‘广’。”
“做了‘人’,加一横就是‘大’,‘大’ 上加两点 就是‘头’。”
“做了‘工’和‘人’合起来就是‘工人’,‘女’和‘人’ 是‘女人’……”
我说:“宝贝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能说出理由, 妈妈为你点赞。那你再试试看还能做出什么有联系的字来吧。”
欣欣高兴地继续投入她的游戏中。游戏真的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欣欣在自己游戏的过程中虽然在笔画、笔顺上有问题,但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能够结合汉字进行思考,听取建议不断改进,创造属于自己的汉字游戏,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而且我也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总是觉得该让孩子认字、写字了,却从来没有想过怎样的方法才是适合孩子的,可以说是孩子创造的游戏给了我一个契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明白只有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探索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在孩子成长的“自然起跑线”里这样的兴趣并不缺乏,作为家长应该利用契机为孩子储备应有的经验。
孩子们是在用稚嫩的双眼看世界,用纯真的心灵感受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正如欣欣在自己设计的汉字游戏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考——实践——尝试 ——总结中体验着、成长着,既满足了她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她对汉字的兴趣,也许只有这样获得的经验才是持久的、深刻的,获得的知识才是充实的。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也都是在不断的体验中长大的, 唯有自己经历、亲身体验如何去面对和处理错误的过程,才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孩子更是如此。
做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便是静待花开,守护好孩子成长的“自然起跑线”,顺应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最好的支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着前方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