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工作 » 父母保持自我成长,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父母保持自我成长,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时间:2020-02-14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宅家期间,一些父母天天搓麻将、刷抖音,却总是骂孩子不学习、就知道玩手机;
容易听信谣言,还兴致勃勃给孩子讲解,却抱怨孩子大了不爱跟自己沟通······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后,慢慢放弃了自我成长。
前不久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位46岁的爸爸为和法学系女儿更好地聊天,也为给孩子更好的职业发展建议,自学通过了法考。
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保持自我成长,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位父母都应当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父母的自我成长呢?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对孩子影响深远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飞扬跋扈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大都霸道蛮横;斤斤计较的父母,养出的孩子多半也自私小气;家里藏书多、爱读书的父母,孩子必定也有阅读的习惯······
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对孩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孩子是天生的的模仿者,父母又是孩子最亲密、接触最多、对孩子最重要的人,所以父母的情绪状态、言谈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孩子模仿、习得。
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生完孩子后,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选择工作还是专心在家带孩子。
在两难之际,好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董卿说:
“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
于是,她开始筹备《朗读者》,这一次,不仅仅是主持人,还是制片人。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她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陶行知先生曾在《教育的真谛》一书中提到“以教人者教己”,我想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作为父母,你想在孩子身上看到怎样的品质、习惯,自己首先应当成为那样的人。
 

与其总是催孩子看书学习,不如自己先拿一本书看起来,你的气场和能量,会自然而然辐射到孩子;
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那就自己先做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教孩子尊老爱幼、感恩父母,自己先孝顺老人,给孩子做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绝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讲一堆大道理,不如家长以身作则,做给孩子看。
先活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教育孩子
在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提出了一个观点,随即引发热议。
她说,人生最重要的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为什么这样排序,解释道:
首先人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然后之后这一生,是要和伴侣一起度过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
我对于这个人生排序是认同的,一个人把自己排在第一位,这不是自私,这是最基础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爱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都活不好,哪里来的能量去爱别人、顾及到别人呢?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放弃一切,比如为孩子放弃工作,当全职妈妈。
但是在疲惫焦虑的时候,却忍不住跟孩子抱怨:
“还不是因为你,我不能去上班。”
“要不是为了你,我都当上主管了!”
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可以放弃工作,但内心实则充满了委屈、怨气,对于自己真正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感到迷茫,只能把这种对生活的不满怪到孩子身上。
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情绪状态也很难带好孩子。
父母好好活出自我,活的自信、坚定、从容,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首先,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命状态保持觉察与反思。
比如有些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原生家庭,就是这么被对待的。
懂得学习、思考自己各种情绪的来源,反思自己的成长模式,学会自我疗愈、接纳自己、爱自己,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爱孩子、接纳孩子。
其次,在学习中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践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另外,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积极、愉悦的,这种状态对教育孩子帮助非常大;
最后,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进步,会有更多话题可聊,更多精神层面的沟通,亲子关系也会更好。
 

自我成长,也是负起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迷失了自我,放弃了自己人生尚未完成的课题。
时刻关注孩子,为孩子的进步而欣喜,为孩子的问题而忧虑,所有的情绪变动和行为表现都围绕着孩子。
于是,溺爱、控制、焦虑、患得患失,各种教育问题都渐渐浮出水面,根源就在于父母自己停止了对内在的探索和成长。
父母放弃自我成长,就容易把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愿望或目标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我们完成。
这样的父母,很容易丧失界限感,把孩子和自己看做一体,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和孩子的人生课题混为一谈。
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尊重他生命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
孩子因父母而来,却从不属于父母。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当独自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实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转嫁给孩子,认真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得到怎样的成长。
接下来,就去行动吧!只要你想,任何困难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比起为孩子付出再多,父母保持自我成长、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