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时间:2020-03-3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那些在孩子童年期结束前,进行了足够的心灵探索,能够较好的与自己的情绪感受正确相处的孩子是幸福的,在他们长大以后不会到处去寻找童年缺失的东西,比如爱、安全感和幸福感,能够很好的和自己的感受相处,活得鲜活,与每一位父母共勉。
延长的假期里,3岁小朋友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小情绪,妈妈下班回家如果没有给她买喜欢的零食或者玩具,她就会很不高兴,噘着小嘴巴跑开,倘若带了她所谓的“好东西”,则是满脸笑容,追着你说个不停,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买这个呢,好好玩哟,妈妈,这个很好吃的……。
起初,老母亲没有十分在意,以为是孩子在家呆的时间太久了,妈妈带回来的东西仿佛就是她和外面的世界连接的纽带,可是一次两次,孩子似乎开始习惯开门后的“小礼物”,如果看到我空手而归,就是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满脸的委屈,甚至会找地方躲起来。而这种小情绪在生活中也时有体现,一不留神哪句话就惹得人家不高兴了,要不找个角落生一会气,要不转身就走了,留下好气又好笑的我们。
和好朋友聊天,同为宝妈的她也被类似的问题困扰着,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大人制止时他就发脾气。冷静下来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小情绪?其实,他们和大人一样,也会有伤心、失望、焦虑、紧张、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不同性格的孩子其外在的表现也不同,A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可能会默不作声,B孩子则可能暴跳如雷。面对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大人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疏导?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仍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大人如果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就能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绪。举一个生活中很普遍的例子,我们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候情绪上头了可能会摔东西,孩子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某一天他也这样做的时候真的一点都不奇怪,我自己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一不高兴就扔东西,反思自己,一定是某个时候爸爸妈妈这样的举动影响了她,我们改正自身问题,孩子后来也很少有这样的行为了。所以,作为一面镜子的父母们,只有学会和自己的情绪正常相处,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情绪是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但人并不是天然就能分辨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小孩子,有时候可能感觉到不开心,但是却无法清楚地表达这到底是难过、失望还是委屈、愤怒。所以,大人们可以在育儿过程中不断丰富孩子关于情绪的词语,并且加强对这类词汇的理解。比如在玩贴纸时,各种各样的表情需要贴上去,小朋友就可以慢慢熟悉这样的表情是开心,那样的表情是委屈,其他的又是怎样怎样的。在看绘本时,兔子和小熊本来是好朋友,但是却因为一件事情谁也不理谁了,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她因为他们都生气了,失去了好朋友兔子很伤心,小熊也很难过。
孩子小时候一般都怕黑,怕小老鼠,大人可以告诉他们这样的感觉是害怕、恐惧。通过生活中不断的引导,孩子会渐渐明白,哦,原来这样的体验是什么,那样的体验又是什么,对情绪就会逐渐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尝试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外界情境的本能反应,虽然我们不赞成一些过激的情绪表达方式,但是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才等于承认他们对外界情境的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个基础上,也才能进一步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有一天晚上,我家小朋友被一个新的动画片迷住了,好好叫了好几遍说要上床睡觉了,可是根本不管用,于是我走到电视机前准备直接关掉,孩子急了,说不能关不能关,马上要哭了出来的样子,我便尝试着问她,动画片很好看对不对?是的。如果我直接关了你会难过是吗?嗯,我会不开心,想哭。可是电视机也要睡觉了,它太瞌睡了啊,你看它时不时的还会打盹呢?(其实是网有点卡)。哦,那好吧,那就让它睡觉吧,明天了再看可不可以?可以。起初孩子看到我要关掉电视机,想哭,不开心的情绪很正常,我当时要是强行关掉,孩子可能会哭闹,最后闷闷不乐地上床睡觉,但是,如果尝试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其实,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家长尝试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也会慢慢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以后被情绪困扰时,就会积极应对它,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不被接纳,孩子可能就会压抑情绪,也学不会如何处理。比如说孩子明明想哭了,大人却说不许哭,憋回去,久而久之,你以为孩子很少哭了是变懂事了,殊不知只是长期被压抑的结果。
教会孩子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表达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哭闹、喊叫都是,但是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式,则需要父母去引导。比如,可以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件事让我感到很生气,我不喜欢我一做错事你就跟我急、朝我吼的样子……”。也可以尝试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不开心的时候画一幅画,做做操,跳跳舞,大声地唱一首喜欢的歌,或者,长大一点的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跑步、爬山,把情绪用一个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比憋在心里或是有事就暴脾气,会让人身心舒适很多。
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所以,管理情绪前先去寻找孩子发脾气、扔东西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以我家孩子最近的小情绪为例,她认为妈妈今天买了玩具,明天买了零食,那么天天都可以这样啊,怎么可以突然空手而归呢?正是这种不合理的信念,才让她不高兴了,耍小性子了,所以当我告诉她天天买这些东西是不现实的,钱都花完了需要买其他东西的时候怎么办等等,孩子理解了也就欣然接受了。
虽然说各种各样的大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知道大人与孩子其实可以更好地相处,而不是用武力和暴力解决问题。有这样一段话:那些在孩子童年期结束前,进行了足够的心灵探索,能够较好的与自己的情绪感受正确相处的孩子是幸福的,在他们长大以后不会到处去寻找童年缺失的东西,比如爱、安全感和幸福感,能够很好的和自己的感受相处,活得鲜活,与每一位父母共勉。也希望父母们,能够不断学习并且尝试成为这样的父母,温暖自己也温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