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5种常见行为隐藏着什么心里话?
时间:2020-06-22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作为父母,理解孩子的行为,找到孩子表情动作背后的心理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跟孩子交流,更好地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以下这些常见的孩子行为,父母们知道此刻孩子的心里话是什么吗?
1、推开家长给的东西
场景重现:
一位妈妈拿着玩具给女儿玩,被女儿一手推开;妈妈拿来绘本,女儿也一手推开;妈妈拿来水果,女儿继续推开……“你到底想怎么样?”妈妈有些抓狂。
孩子的心里话:“不要,不要,我有更有趣的事情做。”
家长这么做:
对于能够流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应该民主和开放一些,允许孩子表现内心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孩子还不怎么会说话或者表达不流畅时,鼓励他们用行动表达。
有些孩子听到大人的指示后,便会做出心中的意愿行为。比如有些孩子被窗外的小鸟吸引了目光,焦急地想去看;有些孩子可能不想玩玩具、看书或吃水果,而是想吃冰箱里的冰淇淋。
当宝宝处在学话期,遇到宝宝频繁地推开面前的东西,父母耐心地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是个不错的做法。
2、不停摸脸、使劲拉耳朵
场景重现:
几位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玩耍,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摸脸,有时还狠狠地拉扯耳朵,脸颊有些发红。“你怎么啦?”妈妈问。小男孩摇头。
孩子的心里话:“我有点紧张。”
家长这么做:
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孩子面对没自信事情所表现出来的压力,父母需要找出孩子紧张的具体原因。
有时小朋友在一起,遇到轮流表演节目或者唱歌、献才艺等情况,某些孩子便会紧张,但部分孩子会因为父母期望过高或者面子问题而硬着头皮应对;有时候,孩子也会因为对某些事情恐惧而不知如何应对,从而紧张地摸脸或使劲拉耳朵。
父母可以第一时间安抚孩子:“有什么事情需要爸妈帮助的吗?”或者说:“爸妈尊重你的想法,不想做的可以不做”等。
3、昂首踱步
场景重现:
一位小女孩把手挽后背,昂首在客厅不停地踱步,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你干嘛吗?”爸爸问。小女孩笑着说:“没干嘛,走路呀。”
孩子的心里话:“我觉得很得意呢。”
家长这么做:
当孩子做了觉得满意或不错的事情,如果害怕被嘲笑“骄傲”或“才一点小事就高兴成这样”,便会以这种较夸张的动作表达内心的得意。
家长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发现孩子真的做了不错的事情,那么理解便是最好的对待,因为自信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当父母发现孩子做了一点芝麻小事就沾沾自喜,便要适当地提醒孩子:“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虽然孩子的确需要鼓励,但让孩子在得意之时,懂得收敛并不放弃继续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4、躲大人身后
场景重现: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外出,路上遇见邻居,小男孩赶紧躲到妈妈身后。当妈妈让小男孩打招呼时,小男孩怎么也不肯。妈妈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孩子平时不是这样呀。
孩子的心里话:“我有点尴尬。”
家长这么做:
一般来说是孩子害羞的表现,如果孩子平时习惯打招呼,却突然表现出尴尬和不安,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对邻居做了错事而感觉尴尬,比如往邻居门口撒尿或骂了对方;二是邻居对孩子做了不合适的事让孩子不安,比如孩子遭遇性伤害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这时,父母需要多方面综合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找出相关的信息。
5、打断你讲话
场景重现:
斌斌很兴奋想要告诉妈妈一些事情,可妈妈正在和邻居阿姨讲话。斌斌跳着脚、大声地打断妈妈:“妈妈,妈妈,你听我说……”
如果孩子每次这样,你都允许他打断你的话,他会养成插嘴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在公共场合会显得没有礼貌,也会影响他将来的形象和人际关系。
孩子的心里话:“我是有特权的,无论是谁都得听我讲话才行。”
家长这么做:
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讲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讲话前都要保持安静;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如果中断你的讲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延迟等待”的一种,是孩子们必须做的一种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