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幼儿园的东西怎么办
时间:2020-09-16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张点茹
点击:次
最近从幼儿园回家,明明妈经常在明明的书包或口袋里发现不是明明的东西。有时是一块拼图,有时是一个玩具,有时是几个雪花片...不光是在幼儿园,有时去别人家玩,明明也会偷偷拿走喜欢的东西。为此,明明妈很苦恼,孩子这么小就学会“偷窃”了,等长大了,那还了得!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偷偷拿走别人东西的经历,许多家长会采取打骂教育。但是,你知道吗,大部分孩子都不是真正的“偷窃”,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那种行为叫偷窃。打骂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体和心灵。
那孩子为什么要偷拿别人东西呢?
孩子为什么会“偷窃”?
1、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
幼儿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没有“物权”概念,分不清某件物品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所以,他们往往喜欢一个玩具就直接拿走了,并不会去考虑这个玩具是属于谁的,只觉得“我喜欢,我发现了这个玩具,那它就是我的”。
建议:
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帮助孩子区分物品的物权,引导孩子建立“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例如,在家时,跟孩子讲什么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是孩子的。
②明确的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告诉孩子玩具是属于别人的,不经主人允许就拿走它,主人是会伤心的,这样做是不对的。
③当面归还物品。带着孩子一起当面把物品还给主人,向主人道歉,并鼓励和表扬孩子这种知错就改的行为。
2、模仿行为
家长爱贪小便宜,喜欢顺手拿走别人的东西,或者孩子看见妈妈不经允许翻爸爸口袋,孩子就会模仿这种行为,偷偷拿走别人的东西;或者孩子看到动画片里的偷窃行为很有意思,也会模仿。
建议:
①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不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即使是家人之间,最好也询问对方之后再拿,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使用别人的物品时,首先要征得主人同意。
②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家长最好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辨别动画人物行为的对错,以免孩子模仿不良行为。
3、为了引起注意
有的孩子偷东西是为了引起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偷偷拿走妈妈的包,妈妈就不会出门了;偷偷拿钱买东西分给小伙伴,小伙伴就会和自己玩等。
建议:
①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出于这种原因偷窃的孩子,想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关爱。因此家长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并且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耍,结交朋友。
4、自控力差
有的孩子明明知道不经允许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是由于太喜欢,所以控制不住自己,拿走了东西。
建议:
①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带孩子看一些教育短片,让孩子知道偷窃是被人厌恶的行为,没有人愿意和偷窃的人交朋友。
②经常表扬和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有进步,几天都没有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
③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于孩子非常喜欢的东西,如果要求合理,条件允许,家长尽量满足孩子;如果条件不允许或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向孩子说明情况,不要哄骗孩子。
发现孩子“偷窃”,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带给孩子很大的伤害,这五个教育雷区,家长一定要避开!
1、视而不见或袒护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偷窃”是暂时性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所以干脆视而不见或袒护孩子。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以后很容易养成偷窃的习惯。
2、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很多孩子并不知道那种行为是偷窃,一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就粗暴的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可能成为孩子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3、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通过更多不良行为来发泄不满。
4、让孩子当众认错
很多家长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一旦发现孩子偷窃,就命令孩子当众认错,并斥责孩子,以便让孩子不敢再犯。其实,这是在羞辱孩子,带给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耻,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
5、反复追究,随意转述
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反复提起,也不要发现孩子又拿了什么东西,就说“这又是你从哪里偷来的”这种话,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随意将事情告诉别人,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其实,孩子的“偷窃”行为,并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偷窃,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作为老师和家长,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后再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