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工作 » 激励,教育中的点睛之笔
激励,教育中的点睛之笔
时间:2020-09-28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张点茹   点击:

日常生活中,家长由于不懂孩子,使得“家庭战争”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孩子兴冲冲拿来自己的画作让妈妈看。妈妈说:“太棒了!”孩子很不满意:“棒在哪里啊?”妈妈说:“哪里都棒啊!你没看妈妈正忙着做饭吗?快去自己玩吧!”孩子一下火了:“就不去!讨厌!”妈妈莫名其妙:“你这孩子,怎么脾气这么不好啊?”
孩子觉得妈妈不倾听、不懂他,对他敷衍了事,所以备受挫折而火气十足。妈妈认为孩子不懂事、脾气坏,懊恼自己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孩子,要是像邻居家的某个乖孩子,该多好啊!
其实,孩子的差别首先从妈妈开始。邻居家那个孩子让妈妈看自己的画作时,妈妈会是另一种打开方式:“让妈妈好好看看,哦,这里有小河、鸭子,还有大树,那里有草地、小朋友和小兔子,它们是好朋友吧?我好喜欢这个地方……你怎么想到这样画的呢?”妈妈一脸钦佩,孩子骄傲地说:“因为我是小画家!我再画一幅。”一次美好的互动自然展开,又以孩子的自信得到增强而自然结束。
可见,与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刻都是教育的契机。第二位妈妈把握住机会,给孩子及时、到位的评价和激励,表现教育的人性化和智慧化,进行走心的教育。相反,不懂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简单、表面、标签化,甚至较为粗暴,诸如“孩子你真棒”“我家孩子就是胆小”“你很聪明,就是太马虎”等,不仅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会给孩子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父母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什么呢?是倾听、理解和激励,是日常生活中的激励性评价。在激励性评价中,家长既塑造了孩子积极的个性,也奠定了孩子良性发展的基础。
另一种评价——激励性评价
理解激励性评价,要从激励和评价两个关键词来解读。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勉励,“凡是能够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都属于激励的范畴。”评价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测评,而是对孩子进行言语、非言语上的反馈。家长的激励性评价就是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中,为激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孩子进行的言语、非言语的反馈行为。为帮助家长准确把握激励性评价,以下分享其五个方面的特点。
★激发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由孩子对某事的兴趣、好奇心、参与度、做出贡献的渴望等构成,表现为迎接挑战、坚持。外在动机则是为了获得某种外在奖励所做的努力。比如,“你如果听话就给你买个玩具”,为得到玩具,孩子压抑自己而听话,而不是前面案例中孩子因妈妈的激励而变得更自信,对画画更有兴趣,认为自己是小画家。
★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结果
孩子的努力、坚持、不放弃、探索、尝试等都属于过程。注重结果则可能漠视过程中呈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更在乎事情是否做成,以及天赋等与生俱来的品质。家长不是评价孩子聪明,而是评价孩子努力认真,鼓励他关注努力的过程。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曾研究了激励与表扬的区别,指出激励就是赞赏儿童的学习过程,比如,“你很努力、很认真”;表扬就是赞赏结果,比如“你很棒、很聪明”,结果发现,得到激励这一组的儿童在第二个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中,表现得积极认真,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得到表扬的儿童则不愿去尝试,唯恐影响到别人对自己“聪明”的评价。
★激励进步而不是优秀
进步是与之前比较有了突破,优秀则倾向于横向对比,以结果为重。比如,在亲子阅读《狐狸与乌鸦》中,4岁8个月的儿子在回答爸爸提出的“乌鸦嘴里的肉为何掉下来”时,儿子说:“因为它没有固定住。”这时爸爸惊讶地说:“哇!固定!你想到了‘固定’这个词!‘咬’也有固定的意思,你会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爸爸激励了儿子“会使用不同的词”这一进步的瞬间,而不是简单地以“太棒了、太聪明了”这样的方式评价。
★激励自信而不是自满
自信与自我效能感直接相关,就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某事的判断。自满则倾向于满足自己的已有成果、已有成绩。比如,孩子学会了用绳子打结后,能进行各种组合创造,这时爸爸反馈说:“你会打结了!可以有更多创造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爸爸的评价总结,清晰地知道了自己对“打结”这件事是可以胜任的,也就实现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如果爸爸只是说:“哇!比妹妹厉害!”“太聪明了!比你同学能干!”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自满心理。
★激励发展而不是停滞
德韦克教授研究发现,有这样两种思维模式,一种会让人不断努力进步,叫成长型思维;另一种让人形成种种刻板印象,影响持续发展,叫固定型思维。家长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才能不断激励孩子成长,比如,孩子在妈妈“越来越能干”的鼓励下,在生活自理方面变得越来越强。固定型思维的家长则常常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比如“你不行的”“你怎么老是哭,老是慢人一拍”,限制了孩子无限成长的可能,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激励性评价怎样做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激励型的父母,怎样才能做到呢?
法宝1: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具体的评价
对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和进步给以具体评价,包括描述孩子的行为或作品,用言语或非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根据情况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总结。这样的具体评价是真诚的、建设性的,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也能感受到成人对自己发自内心的欣赏,因而可以激发内在动机,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
法宝2:当孩子遇到危机时,及时化解
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沮丧、自卑、不能回旋等情况时,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帮助其缓解,使其重拾信心。由于孩子的体验、经历有限,父母需要为他提供另一种角度、视角、思路,让他在危机中有重新成长的机会,又根据孩子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给予个性化的支持、点拨,促进孩子发展。
法宝3:当孩子被贴上标签时,去除标签
当孩子被成人贴上各类标签后,成人通过评价消除他们对自己的刻板印象,让孩子恢复自信。想要去标签,先要识别标签。标签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你很聪明”“你很帅”“你最棒”就是肯定标签;“你不行”“你太笨了”“他是个调皮鬼”就属于否定标签。标签的害处在于窄化了人的发展,同时使人形成固定型思维。为帮孩子把标签撕掉,首先要为他创造机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不断改变贴标签的成人与被贴标签孩子的认识与偏见。去标签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程,并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的。去标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用到化解危机的办法。当然在真实情境中,以上三种方法可能是混合使用的。
总之,激励能让孩子善于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是教育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愿父母都能体会到激励的力量,努力成为一名激励型的父母。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