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会赖床不起,你怎么办?要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
问别人没用,要问自己。你觉得有能力不送吗?将来孩子不愿意上小学,也要送吗?再将来孩子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做事……一个父母,如果不懂得引导孩子,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就是失职的父母。
越是对家长依赖性强的孩子,越不愿意去幼儿园,离开了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小孩子会觉得紧张,自然会哭闹。但是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可以学会和集体如何相处。家长需要做更多工作,你可以试试如下的办法:
第一:给他带一些具有安抚性的玩具,平常很依赖的,比如小熊,或者他最喜欢的就带到幼儿园,找点归属感
第二:要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只有长大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而且不要常常问他:幼儿园有人欺负你吗?饿着了吗?这样给孩子潜意识的想法就是上幼儿园会饿着,会被欺负,就更不愿意去了。要用积极的态度跟他沟通,比如:你今天认识了几个好朋友?
第三:如果小区里有同学最好,尽量让他认识同小区又是同班的小伙伴,让他们熟悉,在幼儿园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就会减弱压力。
第四:不要太宠着他,因为孩子在家里就像小太阳一样人人爱,到了幼儿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会很不习惯,这时你就不要再像原来那样宠他,要尽量让他知道,他长大了,不像原来了,长大的孩子上幼儿园是不可商量的事情,是必须的,他慢慢也会习惯。
第五: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尽量很开心。如果让孩子看见你在外面掉眼泪,你觉得他会怎么想。在他心中爸爸妈妈是全能的,如果为了幼儿园伤心的话,他会对幼儿园更具怕。
第六:作为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幼儿园和老师良好的形象,要与老师经常沟通,知晓孩子的心理变化,告诉孩子,老师和妈妈一样喜欢他,相信老师会用心照顾孩子,孩子慢慢就会懂得,妈妈不在的时候,还有老师在身边,他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每到冬天,有很多家长说家里有爷爷奶奶,就让孩子在家呆着吧,可以少受些风寒。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
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说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
科学的道理是,正常的儿童和大人一样,体内都有很好的恒温系统。只要不给他们穿得太多,其恒温系统就能很正常的工作。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武装到牙齿般的多穿。
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
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做到这些,即便气候如何风云变幻,家长也能从容面对。
也许你不知道,冬天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才真正能够让宝贝们健康成长呢。继续往下看您就明白啦。
一、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两小时室外活动,绝对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
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这在百年前就是已经成为科学事实了。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
而呆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二、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是无比的珍贵。
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刺激),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
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发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至少要三个月),其损失都几乎无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终生不可逆转的。
在家里,成人与孩子间的语言交流,与有教师和同龄孩子的环境相比,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而0-6岁接受性语言刺激和交流性语言影响,对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交往方面看,家里的环境仅仅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而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儿童间,尤其是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对于众多的独生子女来讲,其分享与合作的品质、自我意识的形成、去中心化的完成等,都对儿童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终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来得越晚,其塑造的可能性越低,自我中心的改造就越困难。
此外,针对适龄儿童所设计的任何课程,仅仅呆在家里,其损失是不可能有机会再可以弥补的。
三、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
逻辑上,没有磨练,怎能茁壮成长;不能茁壮,怎能经风雨见世面。将孩子放在沙漠里都能生存下来,那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说,是让孩子成才,对社会有用和作出贡献;往小了说,是要承担家庭的种姓血脉传递,生生不息。无论哪一种功能,我们都希望孩子起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继之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养育没了,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能够“齐家”和“治国”?
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这不是得不偿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辈子吗?把冬天呼吸一点冷空气的权力还给孩子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