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工作 » 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3-03-3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文丨北京市朝阳区群星幼儿园 吴红霞

  处理家园矛盾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处理不当,小事件可能引发大冲突,给家园双方特别是幼儿带来不利影响;处理得当,小问题就可以化解于萌芽之中,家园之间增进信任,携手同行,促进幼儿的成长。而处理家园问题的关键在幼儿园的管理者,管理者会体察家长心情,能真诚理解家长困难并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能用有效的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就能化解家园冲突。以下通过几个案例说明我园化解家园冲突的几点做法。

  体察家长的心情,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

  幼儿入园后,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会持各种各样的态度。对一般的小问题、小误会,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包容、隐忍,而遇到实在无法忍耐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提出与幼儿园正式沟通的要求。此时,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应在倾听家长心声的基础上,尽可能体察家长的心情,并适时适度做出回应,这样就能及时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并顺利扑灭家园冲突的小火苗。

  【案例】园长,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

  刚担任园长时我心气有点高,想实现自己所谓的教育理想,户外尝试开展综合体能活动,即孩子们自由摆放玩具,全园大混龄玩,老师们则按区域负责安全问题。当然,孩子们自由摆放玩具的方式是经由老师研究和设计的,孩子们参与摆放主要是激发他们的自主性,锻炼自我服务能力。

  综合体能活动开展了近两个月,一天,大班的然然从吊环上掉了下来,桡骨骨折。当天从医院回来后,他姥爷在幼儿园大门口很客气地跟我说:“园长,真是让你们费心啦,给你们添麻烦啦。”我连忙说:“哪里的话,是我们没有照看好,让孩子受罪了,也让家里人操心了,后期我们会配合好家里,护理好孩子,尽快让孩子恢复健康。”姥爷离开了,我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跟班子成员说,先配合家庭好好照顾孩子,等孩子好了,咱再研究怎么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同时,安排保教主任、保健医和班长,孩子每次去医院都要陪着,孩子每天在园都由班级老师单独陪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心里一直觉得,家长真是好,没有找麻烦。

  过了几个星期,然然的妈妈突然跟老师说,要约见园长。我一直是放松的状态,虽然也预估了家长会提出什么诉求,但鉴于前期跟姥爷的那次接触,又觉得不太可能,甚至侥幸地想,不会是因为我们照顾得好,来感谢的吧。所以,在我完全没有想明白家长意图的情况下,就答应了家长的约谈。晚上,姥爷和妈妈来到办公室,姥爷说,孩子摔了这么长时间了,想听听园里的说法。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讲了一大通开展户外综合体能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好处,同时强调,这样的体能活动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都是正常的。说到这儿,姥爷一下激动起来:“你们搞什么创新,弄什么业绩,那是你们的事情,但是看着孩子的胳膊,我心疼啊,我真的心疼,我都不知道孩子长大了我该怎么跟她说这事儿。作为园长,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你问过我们家长的感受吗?”看到姥爷这样激动,我尽量让自己平静,让姥爷发泄。等姥爷说完,我立即道歉:“然然姥爷,我做得不好,我只是安排了保教主任、保健医和班长每次陪同看病,嘱咐她们做好然然在园的单独陪护,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家长的关心,是我做得不好,是我考虑不周。看您还有什么诉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听到我道歉,姥爷挺得高高的胸膛放松了下来,气顺了,还对幼儿园做得好的地方一一进行了点评。就这样,我们达成了一致,以后还是由保教主任、保健医或班长陪同去医院看病,所有费用由幼儿园负担。姥爷满意地离开了。

  【反思】

  事后我反复琢磨了姥爷的那句话:当孩子摔了,你问过她疼吗?确实,我们时时刻刻都把幼儿为本挂在嘴边,但是我们实际上做了多少?我不由地对姥爷产生了敬佩之情。在那之后,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去陪然然,她也特别喜欢和我玩,每次我离开时她都依依不舍。很快,大班毕业了,我收到了然然送我的水墨画,上面写着:送给园长妈妈。这幅画一直摆在我的办公室,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这件事,在心中默默说出:感谢你,然然,让园长妈妈成长了。

  姥爷之所以情绪激动,一是孩子骨折后确实心疼,然然是他的第一个外孙女,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加上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伤,姥爷从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二是听到我说,体能活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受伤是正常的,姥爷有点受刺激,就好像我在说,孩子受伤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姥爷的反应让我深感懊悔和歉疚,我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在于,没有真正体察家长的心情,导致事后的处理欠妥:虽然做了很多善后工作,但没有让家长感受到我作为园长的关心和温暖,从而让家长心生不满。另外,在与家长交谈时我表现出“运动时受伤是正常的”这样一种冷漠的态度,也让家长不满。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关注孩子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刻都应该先想到孩子,关心孩子,理解孩子,这才是真正的以幼儿为本。同时,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是真正体察家长的心情,特别是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这应该贯穿于幼儿园各项家长工作中。只有我们会体察家长的心情了,才能真诚理解家长,才能有效沟通,才能化解矛盾和冲突。比如,在每日离园反馈中,过去大部分都是反馈孩子的问题,希望家长配合改进。现在我们建议老师以具体事例反馈孩子的优点,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同时,根据家长的性格特征,以提供教育策略的方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发展的弱项。这样的反馈,家长从内心上是愿意努力尝试的,而不是抵触、懊恼,甚至反感的。

  理解家长的困难,真诚提供帮助

  近两年,为减少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幼儿园参照义务教育的寒暑假安排集中放假。每到寒暑假,总会有个别家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向幼儿园提出托管需求。针对此情况,如果幼儿园认为家长是故意的,那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家长,在与家长沟通中就会显现出不适宜的态度和言辞,就会引发家园矛盾。如果幼儿园能真正理解家长的困难,真诚帮助家长去解决困难,那将是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案例】家长到底有没有困难

  再过一天就要放假了,小班东东的家长给主任打电话,说家里有困难,希望幼儿园能帮忙托管孩子,还问:“别的幼儿园都有托管,咱们园怎么没有?”主任第一时间向我汇报,我们班子成员也第一时间碰头商量,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家长在给我们出难题。因为半个月前就发放假通知了,如果家长有困难应尽早提出来,而不是等到现在。明天就是本学期最后一天了,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

  正在此时,我们接到班级教师的电话,说下午家长给她发信息要园长电话,但她当时在路上,回家看见信息后马上就给家长回过去,家长首先问“以后假期能不能有托管班”,说“家里没人看孩子,今年已经安排把孩子送回老家”;还问“别的园都有托管班,咱们园怎么没有”;另外还问“孩子们都放假了,老师是不是也都放假了”。班级老师耐心进行了解释,特别强调老师们还有一周要做总结和集中培训,家长听了说“啊,原来你们也挺辛苦的”。老师给我们的信息是,这个假期家长已经安排好了孩子,没有托管需求。而且老师强调,家长平时还是挺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不是那种“事儿多”的家长,让我们放心。

  按道理讲,教师已经明确表示家长没有需求,我们可以不再考虑此事。但我总是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原因是教师和主任反馈的内容有所不同。家长到底有没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何必兴师动众,打两通电话?如果有困难,为什么又跟老师说已经安排好了?而且我们还听说,他们家里还有个15岁的姐姐,平常家长忙的时候,姐姐确实来接过孩子,但是在假期里,让15岁的姐姐全天照顾这么小的弟弟,也确实有点不放心。综合以上信息,我判断,家长确实有困难,但是又没有明确提出需求,只是关心以后的假期安排。我有点犯难了,想帮着解决困难,但对幼儿园来说,为一个孩子单独开设托管服务,很多事情不好解决,尤其是三餐的问题。于是我琢磨了一个晚上,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帮忙联系周边的普惠民办园帮忙照护,这所园假期不放假。我马上跟班级教师做了沟通,让她第二天下午再告诉家长这个消息。结果第二天一早,老师就又接到家长电话,说家里确实解决不了,还是希望幼儿园能帮忙看管。老师就把联系普惠园的事情跟家长说了,家长特别感动,并提出进一步的需求:能否让园长帮忙,把孩子转到那个普惠园。因为那个园平时也有托管班,能解决他们家的困难。教师很生气地给我反馈,说家长太过分了,还让园长搭人情解决入园问题。我听了也挺生气的,但转念一想,家长肯定有困难,否则不会提出这样的需求,想到这儿,我也就坦然接受了,并劝老师:“没关系,转过去也好,要不以后假期要托管,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个难题。”

  于是,我们先帮家长办好孩子去普惠民办园托管的手续,并约家长正式谈了一次,一是对家庭的困难表示真诚的理解,让家长别有心理负担;二是嘱咐家长,希望多支持、配合普惠幼儿园的工作;三是建议家长,如果想以后转过去,可以利用假期多跟老师接触,多支持幼儿园工作,给教师留下好印象;四是提前告知家长孩子转过去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应,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家长对我们的做法表示真诚感谢,我们也为能帮到家长感到欣慰。托管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第三天是个周末,我们又接到家长电话,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家长说“不去普惠园了”,“权衡了一下,还是觉得我们园好,不想给孩子转园了。假期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不给幼儿园添麻烦”。还特别感谢幼儿园为他们想了这么好的办法。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感觉有点白忙活,但还是很欣慰,因为我们真心理解了家长的困难,也真诚地帮助家长解决困难,才收获了家长的信任和赞誉,这是一种难得的口碑。

  【反思】

  这个事件很棘手,因为家长只给我们留了一天的时间,但处理得很圆满,家园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家长,原本为了满足日常托管需求要转园,后期却舍弃托管班要留在我们园,家长应该是进行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而对幼儿园来说,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处理,让我们从专业和爱心的角度,都进一步赢得了家长的好口碑。这个事件之所以是双赢,关键的原因在于,作为园方,我们真实感受到并理解了家长的困难,并真心实意地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让家长感受到了我们的真心实意和真情实感。

  用真实案例触动家长的心灵

  随着家长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论知道的并不比我们少,日常在与家长沟通时,适时采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案例更能触动家长的心灵。

  【案例】珊珊,不用消毒,咱们的手是干净的

  因疫情停园一个学期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幼儿园开园了,所有人进园都要进行手消和测温。到11月份,天气转凉,孩子们因洗手次数多,抹擦手油又不够,手背有些皴。一天早上,珊珊姥爷气冲冲地跨进幼儿园大门,对着已经走进测温棚的珊珊喊:“珊珊,不用消毒,咱们的手是干净的。”这声音在欢快的晨间音乐和热情的问好声中显得格外刺耳,把后面进来的小班孩子都吓哭了。我缓缓走过去,微笑着对姥爷说:“您这气性不小,到屋里跟我聊会儿吧。”姥爷用他那大嗓门说:“不去,孩子手都皴了,还手消,多疼啊,而且刚从家出来,我们手是干净的,不用消。”在我的再三邀请和家长的众目睽睽之下,姥爷勉为其难地跟我走进了会议室。

  姥爷的情绪很激动,一直在说,于是我就耐心地倾听。一是说孩子的手都皴了,看着心疼,其他家长也有反映;二是说这个孩子来之不易,所以对这个孩子格外上心;三是觉得孩子胆小,有啥事不敢跟老师说,特别怕孩子受气,还说有一次吃包子,孩子很爱吃,可是吃完了不敢举手要,等等。等姥爷停顿下来,我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问:“还有别的让您不舒服的事情吗?”姥爷想了想又说:“在家里,都是我给孩子做饭,孩子特别喜欢我做的饭,但是孩子挑食,不爱吃的我就不给做……”说完,我继续问:“还有别的事情吗?”最后,姥爷终于说:“没了,就这些,就是觉得孩子太胆小,怕在外面受欺负。”

  听完姥爷的倾诉,我开始按照重要程度一件一件地跟姥爷沟通。一是手皴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照顾得不周到,因为在幼儿园洗手次数特别多,天凉了,抹油不够的话,就会导致手皴,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马上改进,比如换油性大的擦手油、老师加强检查、确保手擦干等。二是手消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法商量。咱家孩子的手肯定是干净的,但不能保证所有孩子的手都是干净的,如果大家都不手消,既不符合防疫规定,也无法保障在园孩子的安全。姥爷点头,似乎表示赞同。三是关于孩子胆小的问题,孩子胆小,除了遗传基因外,更多和家庭养育方式有关,我还给姥爷讲了朋友家的事情。

  朋友很能干,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导致孩子能力较同龄孩子较差,胆小不自信。当孩子上了小学后,朋友越来越觉得孩子不能应对很多事情,总需要家长出面,那个时候朋友才意识到,是自己太强势,太包办代替,耽误了孩子。我接着说:“姥爷,一看您的脾气就急,在家也能干,怕孩子受委屈,所以您都替孩子做了。比如今天,您替孩子说了,手疼,不要手消了,但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还想吃包子,没人替她说。”姥爷听我说着,眼角流出了眼泪,一声不吭地看着窗外。看到姥爷有点自责,我就势说了第四个问题,家长随意跨进幼儿园大门,安全隐患较大。今天这个家长跨进一步,大家觉得没什么,明天另一位家长跨进两步,大家也觉得没什么,时间久了,如果被有企图的人利用这个漏洞,比如恶意报复社会的人也跨进幼儿园大门,后果就不堪设想。姥爷说:“不会吧,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我说:“前段时间某城市就有一个人闯进幼儿园……”姥爷听了连忙解释:“这点我真的没想到。”我说:“没关系,您没想到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得有预防,这也就是家长不能跨进幼儿园大门的原因之一。”此刻,姥爷开始表示歉意,说自己脾气不好。

  我感觉他的注意力都在道歉上了,所以我特意强调:“您以后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电话联系老师,或者找干部约谈,而不是自己跨进大门,直接教孩子不遵守幼儿园规定。其实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孩子没有听您的话,还是手消了,因为她知道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此刻姥爷的眼泪流得更多了,开始诉苦:“外孙女不好带,生怕出点问题,惹女儿不高兴。”我劝他:“无论怎样,都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与周围人处好关系,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也能更健康地成长。”姥爷连连点头,也连连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跨进幼儿园大门了。

  【反思】

  事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研究减少幼儿手皴的问题和改善手消方法的方案,如除了加强洗手后的检查抹油环节,在手消环节增加了专人负责协助幼儿摘、戴手套,即手消前协助幼儿摘手套,手消后尽快帮忙戴好手套等。同时,我连续两天进班观察珊珊的进餐情况,怕她胆小不敢提出加餐,每次都专门问她,是否需要加餐,当珊珊说不加了的时候,我还会再问一句:“吃饱了吗?”珊珊点头,说:“饱了。”我也与保育老师了解珊珊的进餐情况,老师说珊珊的进餐量确实不大,但既然孩子说饱了,也不能强行加餐。我给老师们建议,对于内向胆小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询问,让内向胆小的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

  家长对幼儿园的不满,往往不是一件事造成的,而是几件事逐步积累不满情绪后,又在一件事情上爆发的。此时,我们需要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案例中珊珊姥爷不让孩子手消,看似是手消问题,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因胆小而受委屈。

  在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时,运用真实的案例更具有触动性。珊珊姥爷很强势,脾气不好,这是造成珊珊胆小内向的原因之一,而要让家长认识到这点,用“前车之鉴”更具说服力。包括姥爷跨进幼儿园大门容易导致其他人效仿等,也是用真实案例警醒、触动姥爷,让姥爷设身处地为幼儿的安全着想。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22年第11期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