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目标
目标决定采取的形式。比如:如果目标是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就要选择一些需要团队配合(1个都不能少)才能完成的游戏。如果目标是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就要选择一些挑战性强而且需要有周密的分工协作有时限性的任务。如果目标是让大家学会感恩,就要选择一些对感恩心态有启发的故事或视频来分享。
所以,在确定用什么形式前一定要明确此次团队打造的目标是什么。
二、分析团队特点
确定形式前还要分析团队人员的普遍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是什么?适合于团队特点的学习形式才能激发团队的反思和行动。
比如:如果团队大多数人员是思考型的,发言也比较积极,就可以选择故事分享或日常工作案例分享式;如果团队是活泼型的,游戏式就更容易获得团队成员的认可。
当然也可以结合目标和团队特点分析,选择与团队特点恰恰相反的学习形式。比如:对平时激情有余而沉稳不足的团队,就选择案例分享式,来引导大家深刻的思考,引导团队向沉稳靠近;对平时沉稳有余而激情不足的则可以选择冲击力更大的户外拓展来激发大家的激情。
三、确定团队打造形式
团队打造的形式通常有:室内游戏式、户外拓展式、交流分享式和故事分享式等。
室内团队游戏,通常对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打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大部分游戏都是要求团队成员一个都不能少地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比如“人椅接龙、风中劲草、无敌风火轮、解手链、拼图”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拧成一股绳。如果培训师再有意设置一些障碍,大家会凝聚得更紧,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叫“凝聚梦想”;为突破障碍而凝聚叫“凝聚痛苦”。于此同时,大家都想的是尽快完成任务,执行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体现。链接到日常工作中,诸如六一活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都是锻炼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契机,这里边既有“梦想”(把活动做精彩,展示自我)来凝聚大家,又有“痛苦”(组织过程中的障碍)来凝聚大家。同时更是执行各项任务的实际锻炼。
户外拓展式更适合于挑战和突破心理障碍,树立团队的自信心。因为户外拓展中大多数项目都是近乎挑战人的极限。当参与者有了挑战极限的体验后,他就会发现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障碍都是自己想出来吓自己的。于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就会有所调整,能完成更多以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因为户外拓展肯定需要伙伴的配合和加油,所以也是感恩的很好体验。
交流分享式更适合于训练团队在思考上的深刻性和团队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交流分享时,我们可以找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从书本或网络中找别人的案例来进行分享。特别要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对平时就习惯发言不积极的团队,可以指定按顺序发言,并且每人发言不得少于5句;对于平时发言过于积极、规则性差、急于表达自己而不擅长倾听别人的团队,则可以要求每人发言不能超过3点,不能超过2分钟,甚至随机找人复述同伴刚才的发言。这样来训练团队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倾听能力。
故事分享式包括老师们自己进行情境表演和看电影两种形式,重点是在看完故事后,分享从故事中感悟到什么。这里对于老师们的链接能力和培训师的引导能力要求都很高。就是说,培训师一定要引导大家跟实际工作链接,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来提升自己。
即使是一个小故事里边都有很大的信息量。比如:《沙砾与黄金》(一队商人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砾放在口袋里吧,它会成为金子。”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根本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抓了一把放在袋里;有人全信,尽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砾放在大袋里。他们继续上路,没带沙砾的走得很轻松,而带了的走得很沉重。很多天过去了,他们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砾的人打开口袋欣喜地发现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砾都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
这则小故事中就包含了至少8个信息“神秘的声音、沙砾、黄金、轻松、沉重、不屑一顾的人、将信将疑的人、全信的人。”每一个信息都可以和实际工作相链接。神秘的声音代表领导、前辈。沙砾代表看似平淡确很重要的工作。黄金代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技能。轻松代表工作中的轻松。沉重代表工作中的沉重。有的人在工作中对领导、前辈不屑一顾;有的人将信将疑;有的人全信等等。当找到链接点的时候,启发自然而然就来了。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培训师带领大家跟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链接才是最重要的。既要有“热闹”,更要有“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