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岗位安全履职指南要点


为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各类意外伤害及突发事件。针对幼儿园岗位安全框架,关键岗位职责,日常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整理了一份履职指南要点,仅供参考:

岗位安全指南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园全体教职员工,含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以及外聘人员、临时工作人员。  

2安全理念

儿童优先:所有活动以保障幼儿安全为前提;

全员参与:实行"谁在岗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责任制 ;

预防为主:通过晨检、巡查、演练等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

家园共防:建立家长沟通机制,共同构建安全防护网  

3特别提示

▶ 幼儿在园期间实行"无间隙看护"原则 

▶ 发现安全隐患须立即执行"停、报、改"流程(停止活动→上报负责人→整改落实) 

▶ 定期开展防跌倒、防异物吸入、防烫伤等专项安全培训  

4场景化提示

教学活动安全:"五不原则",如不离开视线、不提供危险物品、不单独滞留、不体罚、不喂食过敏食物)  

户外活动安全:"三检查",如检查场地、检查器材、检查着装)  

可根据幼儿园实际补充疫情防控、校车安全等专项内容。

岗位安全职责

1园长/安全负责人

制定全园安全制度,组织每月/季度安全演练,如防火、防震、防暴等。

监督食品安全、校车安全(如有),定期检查供应商资质。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流程,重大事件24小时内上报教育部门。  

2班主任/教师 

班级管理:每日点名,确认幼儿出勤;离园时核对家长身份,禁止未成年人接幼儿。

心理安全:关注幼儿行为异常,如自伤、攻击倾向,及时与家长沟通。  

3保育员

生活安全:进餐时关注幼儿进食情况,防噎食;热水、热饭远离幼儿放置。

午睡巡查:防止窒息风险,如检查被子是否盖住口鼻、有无携带小物件。

卫生消毒:规范使用消毒剂,存放于幼儿不可触及处。  

4后勤/安保人员

门禁管理: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防止陌生人进入。  

设施维护:定期检查电路、燃气、室内外设施安全,及时维修。  

领域安全管理

1食品安全

食材采购留样48小时,记录台账,禁止提供易过敏食物。

厨房刀具、电器专人管理,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传染病防控

每日晨检发现疑似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并上报。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寝室,保持教室通风。 

 

3突发事件处理

意外伤害:轻微伤及时消毒包扎,严重情况第一时间送医并通知家长。

走失/冒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取监控,同时报警。 

家长沟通与安全教育

1宣传知识

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安全知识,如防溺水、交通安全。

通过家园联系栏、微信群推送安全提醒,如极端天气停课通知。  

2安全培训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如海姆立克急救法、伤口处理。

熟悉幼儿园安全预案,知晓消防通道、灭火器位置及使用方法。  

3晨检与巡查 

每日检查活动场地、玩具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尖锐物、松动零件。

观察幼儿身体及情绪状态,发现异常,如发热、外伤、情绪低落及时处理并记录。  

4活动监管

所有活动需在视线范围内,避免幼儿独处;户外活动时确保场地无危险因素,如积水、异物等。

严格交接班制度,确保幼儿始终有专人看护。

记录与改进

填写《安全巡查记录表》、《安全隐患排查表》、《安全事故登记表》等存档备查;每学期优化管理措施。  

各地区可能有具体政策要求,建议结合本地教育部门规定调整细则,并定期组织教职工演练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写在后面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为保障幼儿安全的共同责任与使命。大家可以以指南要点为行动准则,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切实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让每位幼儿之“花”都能在阳光下安然绽放!—— 守护安全,我们一直在路上……